一、學科簡介
武漢體育意昂2体育體育學學科建設歷史長👌🏿,學科積澱厚重。學校於 1986 年獲得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 年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培養體育學博士生,2006 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並獲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10 年獲得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3 年獲批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武漢體育意昂2体育體育學一級學科綜合實力強,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一級學科評估中一直位居全國前三🧬,是湖北省的重點(優勢)學科🤵🏼。本學科註重學科交叉融合,學科創新能力強🤘🏿,在國內首創了體育管理學🧖🏿♀️、運動心理學🏇、體育工程學等多個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學科方向,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創新學科”🛀。
武漢體育意昂2体育體育學一級學科擁有一支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敬業愛崗的師資隊伍🧗♀️🫂。博士生導師隊伍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評委終審專家、湖北省“楚天學者”🕵🏼♂️、享受國務院、省政府津貼專家、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新世紀高層次人才以及“全國優秀教師”等👨。本學科以博士後流動站、博士授權點、“湖北省體育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湖北省體育舞蹈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以及國家體育總局和湖北省設立的研究基地或培訓基地為支撐,多次承擔國家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研究課題、奧運攻關課題,以及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並獲得多項科技成果獎和國家發明專利🙅,為我國和學校競技體育取得優異成績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 持🌸,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迄今為止🗞,武漢體育意昂2体育體育學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批理論知識深🕵🏻、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意識濃的高層次體育專門人才🧜🏼♂️,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居全國同類學科專業前列。
二、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具備堅實寬廣的體育學和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掌握系統深入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專業實踐技能🆑,在體育學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有深入研究👷🏼,具備良好學術道德,能勝任體育教學👂、訓練🟥、科研或管理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團結協作,樂於奉獻🤧,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體育事業服務;
2🧤、具有進取、創新📽👧🏽、唯實、協作的科研道德,具備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深刻理解體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系統掌握體育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較好地掌握當前體育學發展的動向,及時了解相應二級學科的國際前沿領域👩🏻🦯➡️,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體育教學☝️、訓練、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運用計算機與現代信息技術👎🏻;
4、具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研究方向
1、體育人文社會學
2、體育教育訓練學
3、運動人體科學
4💂🏻♂️、民族傳統體育學
5、運動心理學
6🛷、體育工程學
四🧘🏿♀️、學習年限
博士生培養實行彈性學製,一般學習年限為 3 年,不得提前。在職攻讀學位的博士研究生⚫️,可按國家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延長至 5 年。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
博士研究生實行學分製,課程學習須修滿 18 學分(不超過 22 學分)🤟🏼,方可參加論文答辯。課程分為學位課程與非學位課程,學位課程包括公共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及專業方向課, 共 18 學分🏃♂️➡️👰♂️。非學位課程包括公共選修課、專業與跨專業選修課🫲🏼,不超過 4 學分💅🏻。課程設置具體見附表。各類課程的具體要求:
1、公共必修課
(1) 馬列主義理論課(2 學分):按國家教育部的規定,開設“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可通過教師專題講授👮🏽♂️、學生自學有關專著和文獻資料🛑、專題討論🧠,及教師輔導等多種方式學習。
(2) 英語(4 學分):開設“英語口語與聽力”和“科技英語寫作”兩門課程🙇🏻,各 2學分 。通過課程開設,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博士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應具備的聽🍔、說表達能力以及專業文獻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2🔶、學科基礎課
(1)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4 學分):共 72 學時。
(2) 體育學研究進展(不少於 4 學分):由導師組授課🧕,課程內容分專題講授,主要為博導的個人科研成果、所從事學科方向和學科領域的前沿問題、學術動態🥨、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及熱點問題、最新應用等。每位博導講授一個專題🏟☆。每專題不少於 4 學時(含 4 學時)🚈。
3🕳、專業方向課
(1) 科研訓練(2 學分)
本學科高度重視博士生的科研訓練與科研能力的培養✌️,鼓勵博士生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鼓勵博士、碩士研究生積極申請各項科研基金,在導師的指導下👎🏻🍎,盡早進入有關課題的研究💂。在學期間至少以第一作者,武漢體育意昂2体育為第一單位在 CSCD/CSSCI 收錄期刊上發表本學科學術論文一篇或在 SCI/SSCI/EI/AHCI 上收錄本學科學術論文(全文)一篇,申請學位前統一交研究生院培養辦審查備案🚣,並作相應學分記載。
(2) 學術活動(2 學分)
實行博士生學術活動報告製度。博士生在申請學位前至少應參加 2 次以上全國性(或國際)學術會議(含“兩湖”體育學博士生論壇),並被大會收錄論文;或參加 8 次以上學術講座。每次學術活動要有 800 字以上的總結報告🧐,註明參加學術活動的時間🕢、地點、報告人、學術報告題目以及對學術活動的評述🚶🏻。完成的總結報告須經導師審核簽字♿️,在申請學位前統一交研究生院培養辦備案,並作相應學分記載。
(3) 研究方向專業課
研究方向專業課可按導師的研究方向設置➿,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研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科教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組織好教學,並設置好課程內容,最終促進博士生在體育學二級學科研究方向的學術積澱和專業實踐能力。研究方向專業課共 216 學時,本課程只計成績,不計入博士生研修的總學分👨🏽🔧。
4、選修課(不超過 4 學分)
開設公共選修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1 學分🍡;開設本學科或本專業課程 1 門, 2 學分🫅🏼;開設跨學科或跨專業課程 1 門,2 學分✯。根據本專業和研究方向需要,鼓勵博士生到有條件的外校選學相關課程🤦🏽。
六🎏、培養方式
1🥞、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圍繞適應社會對本學科以及研究方向的發展需求🪰,提高博士生創新能力為中心,采用學習系統理論、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參加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使博士生在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從事高水平體育研究的科學方法,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2🧑🏿⚕️🧜🏻♂️、博士研究生的培養采取以導師指導為主𓀍、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在培養過程中,可采用課堂講授、實驗教學𓀝、討論和參與科研等的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博士生的主動性和導師的主導作用。導師對博士生的學習和科研工作全面負責,積極為博士生創造專業實踐和學術活動的機會,確保博士生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
3、博士研究生在入學三個月內,由導師和研究生共同研究製訂個人培養計劃,報研究生院備案🦹🏿♂️。入學後的第一學年以公共必修課和學科基礎課學習為主,同時應進入研究方向專業課學習。
4、研究生院成立 5~7 人組成的跨院和教研室的專業聯合指導委員會🤌🏿,指導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在博士生培養方案修訂、導師配備、專業課落實、論文選題🫵🧴、中期檢查🦵🏽、論文答辯評審等主要環節進行指導。
七、學術活動
實行博士生學術活動報告製度🙇。博士生在申請學位前至少應參加 2 次以上全國性(或國際)學術會議,並被大會收錄論文🫠;或參加 8 次以上學術講座👘。每次學術活動要有 800 字以上的總結報告,註明參加學術活動的時間🌅、地點🤧🤴、報告人、學術報告題目以及對學術活動的評述👨🏼🏫。完成的總結報告須經導師審核簽字🪲,在申請學位前統一交研究生院培養辦備案,並作相應學分記載🤾🏽♀️。
八🐏、考核方式和畢業條件
1、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的方式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其中學位課程均為考試,非學位課程可視情況采取考試或考查方式。考試成績一律按百分製評定,學位課程 75 分為及格,非學位課程 60 分為及格。考查成績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評定🧛🏽。課程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補考,必須重修。學位課程考核不及格且參加重修後仍不及格者,不得進入論文階段。
公共必修課的考核由任課教師組織,考試方式為筆試或口試加筆試🧤。
學科基礎課考核由指導教師在內的導師組成考試小組主持考試,考試小組成員由研究生院組織。
專業方向課的考核由指導教師在內的三名副高職稱以上的專家組成考試小組主持考試。考試小組成員由導師提出,經教研室批準👩🏻🏭。
2、畢業條件
博士生在讀期間至少以第一作者、武漢體育意昂2体育為第一單位在 CSCD/CSSCI 收錄期刊上發表本學科學術論文一篇或在 SCI/SSCI/EI/AHCI 上收錄本學科學術論文(全文)一篇,方可申請學位。
九、學位論文與答辯
(一)博士生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1、選題與綜述的要求
體育學博士學位論文應在把握本研究領域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的基礎上確定研究課題⇒。研究的課題應是體育學學科前沿領域課題或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的課題🧑🏻🎤,要突出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可行性。
體育學博士學位論文綜述應在全面、大量地搜索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與概括分析💂🏻,對所研究的問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新的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深入地敘述與評論,既要全面反映該研究問題及相關領域的發展和最新成果👬,又要歸納總結正確🧏🏼♂️。
2🧘♀️、規範性要求
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應包括選題和開題報告🍏、學位論文進展和完成情況的中期檢 查、論文評閱和答辯程序等環節。博士學位論文應符合科學研究道德規範、學術規範、體育科技論文寫作規範等⤵️;應包括摘要、文獻綜述、研究問題𓀔🙉、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結論、參考文獻👩🏼🤦🏿、致謝等部分🗝。博士學位論文必須是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應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及深度⛹🏻♂️。同時,本學科博士學位論文還必須符合如下要求:
(1) 研究目的的陳述清楚且有邏輯性🤸🏻♀️,文獻回顧充分,研究的問題和假設敘述清晰, 有關數據統計的描述正確和分析的方法恰當,研究結果描述客觀🦸🏼♀️,論文寫作簡練。
(2) 涉及以人為被試的研究時🧛🏿♂️,應報告抽樣和分組程序、被試的性別和年齡等主要人口統計學特征。涉及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時,應該報告它們的種類👩🏼🌾、編號👽🎡、餵養地等,列出動物的數量和動物的性征🧑🏼🏫、年齡、重量和生理狀況🧱。
(3) 實驗研究必須對使用的實驗材料🩱、設備🏺、條件𓀔、步驟等進行詳細描述🂠。包括樣本 ,儀器🖲,數據收集程序,完整的測驗名稱,使用藥劑的劑量和方法,實驗環境,分組情況, 實驗操作🏣,實驗設計中的隨機化和其他實驗控製特點等進行描述💣。
(4) 統計數據👩🏽🌾、統計符號的表達必須正確,特別是統計符號的大小寫、斜體👭🏻、希臘字母及下標和上標等標識符必須正確使用👨🏿🔬。
(5) 參考文獻著錄🚧,必須采用國家標準 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規定的“順序編碼製”或“著者-出版年製”;數字標準必須采用國家標準 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計量單位必須采用國家法定《量和單位》系列國家標準 GB 3100~3102-1993⬅️。
(6) 論文必須觀點明確、材料翔實⚉、論據充分、論證有力🧑🏻🦳、結構嚴謹、方法合理🙆🏼、推理嚴密、圖表規範、層次分明⛓、文理通順、行文規範🦹🏿、邏輯性強,並能實事求是地提出正確結論🙈😍。
3、成果創新性要求
博士學位論文應反映博士研究生已經掌握了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 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的能力;應具有原創性,能運用新視角或新方法🐃, 采用先進技術、設備🥓、手段🙍🏼、信息進行論文研究工作;在本學科領域具有獨到的見解,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達到較高的學術水平🦸🏿♀️。
博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第三學期開始明確研究方向,確定博士學位論文題目和撰寫計劃📧。最遲於第三學期結束前向博士生開題報告評議組作開題報告,經討論認可後正式進入專題研究和論文撰寫工作🫲🏽⛳️。博士開題報告評議組一般應由五位本學科的教授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得少於一人。答辯委員會主席一般由同一研究方向的校外博士生導師或在國內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校內博士生導師擔任。開題報告的內容應包括論文選題的理由、國內外關於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本人的詳細研究方案等。由博士生本人在第三學期末將評議組通過的開題報告書上交研究生院培養辦備案🦩。
導師或導師組根據博士生論文進展情況,並結合其政治思想表現,認為論文能達到博士學位論文標準的,可以按照研究生院申請博士學位的有關條例推薦申請博士學位🫙。對不符合條件的研究生🅾️,導師和導師組可以提出終止學習的建議,報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領導審核👨🏼🦲,做出中期淘汰的決定。
(二)答辯
博士生在進行論文答辯前,應按照《武漢體育意昂2体育研究生學位論文預答辯實施辦法》完成學位論文的預答辯工作,論文預答辯是論文定稿前的一次全面而綜合的審查,為學位論文修改和定稿打下良好基礎。
申請參加答辯的博士學位論文在雙盲評審、學術不端檢測通過後方可進入答辯環節👩🏻🔧。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一般應由五位本學科的教授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得少於二或三人。答辯委員會主席一般由同一研究方向的校外博士生導師或在國內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校 內博士生導師擔任。答辯委員會組成名單應事先報請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批準🤟🏻。
十、學位授予
論文答辯通過且符合其他畢業及學位條件者🥐,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可授予教育學博士學位。
課程設置與學分一覽表
課程類別 |
課程代 碼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 學期 |
備 註 |
|
學位課程 |
公共必修課 |
20100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36 |
2 |
1 |
6 學分 |
2010002 |
英語口語與聽力 |
36 |
2 |
1 |
|||
2010003 |
英語科技寫作 |
36 |
2 |
1 |
|||
學科 基礎課 |
2120001 |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 |
72 |
4 |
1 |
≥8 學分 |
|
2120002 |
體育學研究進展 |
≥72 |
≥4 |
1 |
|||
專業方向課 |
2030001 |
學術活動 |
36 |
2 |
1-6 |
4 學分 |
|
2030002 |
科研訓練 |
36 |
2 |
1-6 |
|||
2030003 |
研究方向專業課 |
216 |
1-6 |
||||
非學位課程 |
選修課 |
2040001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
18 |
1 |
2 |
不超過 4 學分(本學科或 本 專 業課程 1 門❇️, 2 學分💁🏻♂️;跨學 科 或 跨專業課程 1 門,2 學分 |
2040002 |
體育信息檢索 |
36 |
2 |
2 |
|||
2040003 |
體育法學 |
36 |
2 |
2 |
|||
2040004 |
體育文化實證研究 |
36 |
2 |
2 |
|||
2040005 |
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綜述 |
36 |
2 |
2 |
|||
2040006 |
運動人體形態科學 |
36 |
2 |
2 |
|||
2040007 |
體育測量與評價 |
36 |
2 |
2 |
|||
2040008 |
生物信息學 |
36 |
2 |
2 |
|||
2040009 |
組織病理技術 |
36 |
2 |
2 |
|||
2040010 |
神經心理學 |
36 |
2 |
2 |
|||
2040011 |
運動藝術概論 |
36 |
2 |
2 |
|||
2040012 |
美學與審美實踐 |
36 |
2 |
2 |
|||
2040013 |
應用高級解剖學 |
36 |
2 |
2 |
|||
2040014 |
高等營養學 |
36 |
2 |
2 |
|||
2040015 |
船舶阻力 |
36 |
2 |
2 |
2040016 |
帆空氣動力學 |
36 |
2 |
2 |
|||
2040017 |
理論力學 |
36 |
2 |
2 |
|||
2040018 |
嵌入式系統 |
36 |
2 |
2 |
|||
2040019 |
數字信號處理 |
36 |
2 |
2 |
|||
2040020 |
虛擬儀器與虛擬測試技術 |
36 |
2 |
2 |
|||
2040021 |
體育場館智能化 |
36 |
2 |
2 |
|||
2040022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
18 |
1 |
2 |